懂懂日记:照镜子_懂懂日记

  • A+
所属分类:2014

从张家界一路南下,进入湘西境内。

我跟杨文剑说:“别遇上赶尸的就行。”

他笑了。

湘西也在发展旅游业,口号是:神秘湘西。

“神秘”二字用的太绝了,什么蛊术,什么赶尸,什么巫婆……

想想都觉得害怕!

为此,我还专门做过功课,读过一本有《新华字典》那么厚的湘西风俗史,对湘西还是充满了期待。

湘西名人多呀,黄永玉、沈从文、宋祖英。

我都很喜欢。记得小时候,家里有台录音机,最喜欢听宋祖英唱《好日子》,而且我二嫂长的特别像宋祖英,村里人都这么说。

肯德基的女老板也很像,至少照片是很像的。

湘西特别穷,耕作还是比较原始的,老农披着蓑衣,赶着水牛,那耕地的犁也是木制的,拍出照片倒是挺有感觉的。

全是梯田,一点一点的。

风景是真美,山连着山,水连着水,连桥都是木制的,路上随处可见天然瀑布,像白色丝巾一样随风舞动。

水特别清澈,看着男女老少在里面洗澡,我们也蠢蠢欲动,想光着腚跳下去……

要是诗人来过,可能就会把这里描绘成世外桃源。

从风景角度而言,越是原始的,越是落后的,越是漂亮的。

有人喜欢这种原始,有人向往这种纯真,特别是沈从文的《边城》把这里描写成了一个人性的世外桃源,渡船不要钱,买猪肉也不要钱,人与人和谐相处着。

可是,我不这么认为。

我总觉得,贫穷对应的不是淳朴、善良,而是对应的肮脏、荒谬。

就如同人们总是把西藏比喻成天堂,认为那里的人特别淳朴,特别美好,你去看看就知道了,你去闻闻藏民身上的味道,会让你呕吐的,他们可能半年都不洗澡,垃圾也是满天飞,那里充满了无数的荒谬,例如兄弟几个娶一个媳妇。

在路上,我们没有遇到赶尸的,倒是遇到手持弓弩与手枪的,站在路边朝我们挥舞,我们吓得不敢停,以为是劫匪。

后面又遇到几拨,明白了,应该是卖枪的。

沿途经过宋祖英的老家,如今也做成了旅游景点,就在马路边上,挂了几个大型广告牌,上面全是各级领导来寨子上的合影……

还途经了酒鬼酒厂,没有想象的宏伟,感觉很像个民间作坊,酒鬼的瓶子就是黄永玉设计的,真有艺术品的感觉。

进入了凤凰城以后,特别拥堵,车流量并不大,关键是行人、摩托车都走在马路上,按喇叭也白搭,小姐、导游纷纷拦车拉客。

凤凰,烂了!

就跟丽江一样,人们总认为那里是艳遇之都。

的确,当你进入丽江时,微信上跟你打招呼的美女特别多,但是聊上两句就会直接告诉你一个价格。

还不如东莞,至少人家还是明码标价。

我对这些热闹的地方,没有丝毫的兴趣,站在桥上看了看喧闹的凤凰古城,又在门口转悠了两圈,走了。

没意思!

我喜欢的旅行,不在目的地,而在路上,我喜欢驾驶的感觉,喜欢思考的感觉,喜欢大自然,喜欢想象,喜欢憧憬。

总感觉自己像南飞的燕子,在飞,在俯视。

我喜欢这种感觉。

凤凰的饭店里,多有《边城》的电影海报,有人在那里讨论这本书、这部电影,我也掺合掺合吧?

一个胖阿姨说:“二佬不娶翠翠绝对后悔。”

我说:“娶了更后悔。”

她问:“为什么?”

我说:“假如,咱是顺顺,是当地首富,咱的儿子要娶一个没有父亲、没有母亲、没有教养的姑娘回来,咱愿意吗?至少,我是坚决反对,因为穷人家的孩子身上的劣根性是在骨子里的。”

她说:“要是我儿子喜欢,我肯定支持。”

我说:“我不支持。”

她说:“现在婚姻自由。”

我说:“这种故事,只能出现在小说里,梁山伯与祝英台,JACK与ROSE,而很难出现在现实生活里。”

她问:“你看过这本小说吗?”

我说:“看过,电影也看过。”

她问:“那你说翠翠是谁演的?”

我说:“戴呐,唢呐的呐。”

她说:“看来,你真的看过。”

我说:“我从来不相信这种美好,我也不希望这种美好发生在我身上,我是个农村娃,我就找个农村媳妇,不高攀,不低就。”

同样是描写边城生活,我更喜欢阿来的《尘埃落定》,里面充斥着荒谬、淫乱、权力、政治、宗教、迷信,人性或扭曲或舒展,总而言之,很真实。

什么是真实?

就是把我们自己想象成里面的任意一个人物,我们都觉得其行为是合理的,那么这就是真实……

《尘埃落定》当年也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提名。

电视剧算是拍残废了。

看过原著的人,包括作者总会明着或暗着骂:妈的,糟蹋了原著。

可是没人会反过来思考一个问题,若不是电视剧的热映,咋可能带动图书销售呢?甚至不会有这么多人关注这本书。

《尘埃落定》的知名度比《蛙》高吧?

因为,它拍成了电视剧。

《陆犯焉识》被拍成了电影《归来》,结果咋着?

图书直接把封面换成了《归来》的海报照片,当初多少人骂着电影糟蹋了原著,《亮剑》更是如此,若不是电视剧火了,谁知道这本书啊?

我钟情于签名书市场已经有四五年了,专门咨询过一个前辈,他给的建议就是:只选改编过影视剧的图书。

例如《亮剑》、《1942》、《雍正王朝》、《遥远的救世主》……

为什么?

提起来,大家都知道。

要么,就选真正的大牌图书,例如《平凡的世界》、《白鹿原》,当然《平凡的世界》在有生之年是签不到了。

朋友去签了一批《白鹿原》,她着急出手,卖150元/本,签书成本就100多,她太着急回本了,别人又嫌贵了。

我说:“这样,你按照零售价批发给我吧,你卖150元真是糟蹋了这本书,糟蹋了陈忠实,你太低估这本书了,这类签名书直接就不能卖,只适合送给最重要的人。”

她资金压力比较大,不想存,给了我。

我如此评价《边城》不是说这本书写的不好,而是说故事情节不符合我的胃口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口味,例如有人喜欢吃臭豆腐,有人喜欢吃芹菜,有人喜欢吃香菜,有人只喜欢吃肉,有人只喜欢吃素……

既然不喜欢,为什么还看呢?

我读书的目的不是为了看情节,而是学习文学。

例如,我用半年时间学过鲁迅的《呐喊》,一节课都没落下,在我眼里,鲁迅就是个愤青,看什么都不顺眼,很像今天的李承鹏,但是鲁迅的文学造诣那绝对牛,他最绝的是描写对话与使用动词,孔庆东说过:鲁迅是世界上最会使用动词的作家。

鲁迅要表达的思想,多是夹杂在对话里。

还有一点,鲁迅很善于写虚实小说,例如《孤独者》、《在酒楼上》看似都像散文,其实都是小说,包括“我”都是塑造出来的。

大家可以对比我下半年的文风与上半年的文风,发现变化大不?

对话更精彩了。

动词更活跃了。

真假更难辨了。

我给自己的定义是:半小说。

就是以自己真实的生活为蓝本去创作的小说,有虚构,有真实,说假不假,说真不真,真与假其实并不重要,你要表达什么思想很重要。

《呐喊》是百强小说第一名。

第二名就是《边城》。

《边城》我也是一段一段读的,先看书,再听录音,再听课,再看电影,再看书评,至于内容是什么,我还真不是很关心,沈从文的笔法特点是啥?

调动你的想象力。

给你画了一个世外桃源,让你觉得那里的人们特别幸福,虽然没有多少钱,但是人与人之间特别简单,没有勾心斗角,只有快乐生活。

像啥呢?

《许三观卖血记》里有个细节,大饥饿时代里,孩子都饿得不行了,一家人不能活动,只能躺在床上,许三观就给三个儿子做红烧肉,怎么做的?

想象着做的。

孩子们仿佛真的吃到了红烧肉,心满意足。

昨天,我跟陆小米也谈过这个话题,她问我如何评价她的文笔?

我说:“太假。”

她问:“为什么假?”

我说:“文章要客观、中性,不要过多的去使用赞美词,也不能过多的使用贬义词,更不能有主观上的引导,应该让人们自己去判断,你只负责描述就可以了,不要去评论对与错,不要过多的掺杂个人情感在里面。”

她问:“你不喜欢这个风格?”

我说:“读者越来越挑剔,人们越来越接受真相,不要只描述真善美,太甜的东西大家不喜欢,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只适合那个年代,如今你再写类似的故事,没人相信了。”

她问:“是胃口变了?”

我说:“是人们越来越理性了,不再相信故事了,别说是爱情故事了,就是雷锋与秦桧也很难让人接受了,因为人们不再相信全黑或全白了,更愿意接受一个有血有肉有缺点有脾气的形象。”

她问:“应该怎么变?”

我说:“第一、文学修养低一点。第二、发出内心最底层的声音。什么意思呢?你现在写的文章过于文科范,使用了太多形容词,重剑无锋,你可以看看余华的小说,就是平铺直叙,不需要这么多花哨的玩意,人们也没心思去听你什么婆娑的风声。假如你遇到一个男生,你特别喜欢,很想抱抱他,亲亲他,那么你就写,但是人们心中往往是有防护,你不敢写,生怕被人瞧不起。但是,你写了也不会为人瞧不起的,因为你很真实。在五年前,李银河、木子美都是反面人物,现在你再看看她们俩的影响力?李银河文章的转载率绝对数一数二,人们为什么转载?因为认可,大家都是那么想的,只是她说出来了,大家嘴上或许会骂她不正经,但其实心里是认可的。”

她说:“太难了。”

我说:“就是因为太难了,所以能吸引人的文章太少。我现在看一个人的文章,瞅几眼我就知道他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声音,你敢表达自己的自私吗?你敢表达自己的嫉妒吗?你敢表达自己的贪婪吗?你怎么想的,就怎么表达,说起来很简单,基本都做不到。”

她问:“是不是发自内心,就可以感召到人?”

我说:“文章就是感召。”

感召未必是贬义词,更多时候充当的是褒义词……

举个例子,我第一本书是畅销书,当年也是优秀图书,销量过万,我非常明白如果给一本书带去1万销量意味着什么。

如果有人炒我的签名书,批量签上几千册,我高兴的不得了。

昨天,出版社工作人员跟我讲,《大清相国》光签名版的预订量就已经超过1万5千册,其实这就是来自于感召。

前天,我跟飞刀聊起了股票。

我问:“我什么都不懂,能炒不?”

他说:“什么都不懂,最容易赚钱。”

我问:“怎么赚?”

他说:“你别贪心,每支股票赚一点点就跑,你别学习什么K线,也别学习什么技术,什么都不用学,你就关注微博、微信上的那些股神,找最热门的,他们推荐啥,你第一时间去买,涨了接着卖,他们的感召力太强了,股票为什么涨?因为买的人多了,但是这些人未必能赚到钱,因为他们可能会长线持有,或胃口太大,假如你只是吃一点点就跑,成功的概率是非常大的,你要相信从众效应。”

我说:“我比任何人都相信。假如图书是股票,我可以轻松操纵当当上的图书排行榜,假如我号召大家去买本书,瞬间就能清仓,赵老师的《白老虎》上架时,我给推荐了一下,接着卖光了,当当接着补货,又卖光了。”

他说:“但是,你不能分析背后的动机,你不要有自己的理性分析,你不要分析他推荐的对不对,而是绝对相信,哪怕你明明知道是个坑。”

我说:“知道,我只是了解一下,因为我一直都觉得互联网如此的便捷,一定有人具有发号施令的能力,如果巴菲特开个微博炒A股,他炒什么股都赚钱,因为大家都跟。”

他说:“你理解对了。”

我说:“我不炒。”

他说:“炒股很像赌博,你是不是赢家,在于你何时离桌,不炒也是好事。”

感召能否成功,关键在于初心。

当初,我感召红酒妹卖酒,她也略有迟疑,把酒批发过来了,结果发现卖不了,老公嘲笑,同学也调侃。

她自己也左右为难。

而且,当初我对这个市场也摸不透,推荐她去阿里巴巴进货,一瓶成本接近150元,卖不出去咋办?

只能自己喝了。

但是,我的初心是好的,没有任何私心的,就觉得卖个酒挺好的,赚点钱不好吗?

所以,她也相信我。

前些日子,媳妇问我高姐那边冰酒多不多,她想开个红酒专卖店,为什么呢?

她现在跟过去不一样了,同学多呀,一群企业家,光同学采购就足够支撑她的生意了,而且她同学都已经知道她是懂懂媳妇了。

媳妇是被心语感召去上课的。

心语最初感召我,我接受了她的感召,但是我内心有疑虑。牛哥以前跟我是这么描述的,如果自我感觉良好,那么不需要去改变,而且很有个性的人一旦进入那个环境,很容易变得平和,一个太平和的人写出来的文章,缺少杀伤力。

我心想,为了饭碗,我也不能去。

如今,更多是恐惧,怕教练集体整我,可能是类似负面的故事我听的太多了,另外看到了两个上过教练技术蔫了的案例,我更怕了。

我让媳妇去了。

媳妇变化很大,又多了一群朋友,至于是不是企业家其实并不重要,至少她有个心灵上的朋友圈子了,有点寄托,否则整天跟搞家政的人混在一起也没啥意思。

开个卖酒的店,我也赞同,我们可以以实体店为支撑进军网店。

靠本地的消费,白搭。

有一点很好,我媳妇喜欢喝酒,应该说喜欢品酒。

关键是有身份标签,现在老师一问儿子:你妈妈是做什么的?

儿子就说:扫地的。

上周,我还把儿子教育了一番:以后不能说妈妈是扫地的,否则你们学校所有的卫生都要让你妈妈一个人去打扫,懂了吧?

儿子使劲点点头。

媳妇出发时,我跟媳妇是这么说的:“不要有任何压力,若上课真是煎熬,就回来吧。”

我只是希望她别有太大压力。

我们总是谈家庭关系,一个家庭氛围很大程度取决于女人,昨天看杨澜访谈,她谈到了一句话,我觉得很有道理:一个幸福的女人未必造就一个幸福的家庭,但是一个痛苦的女人一定会让她周围的人都很痛苦。

所以,我们要想家庭幸福,应该先让女人有幸福感,应该多让她提升,多去学习,多参与社会活动,否则她越憋越难受,当她的焦点很单一时,其实给男人压力非常大。

当时,我问了心语一个问题:你如何看待这个课程?

她说:“就是一面镜子,可以让你照到真实的自己,你可能从来没意识到自己是这个样子,所有的人都是你的镜子,他们会说出你给他们的印象,是很客观的,是帮你照镜子的,那么你就会突然醒悟,原来我是这样的人,以前咋没发现呢?”

例如,我们看一个农民,看一个工人,我们可能有一肚子建议想给他提,例如穿得干干净净的,勤洗洗澡,刮刮胡子,假如我们真对他们讲,可能人家接着翻脸了,人家不想照镜子。

但是,这的确又是他们身上的问题。

我们每个人都有类似的问题,我们都缺镜子,哪怕是自己给自己照镜子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省。

这也是我前几天表达的一个观点:思考比读书更重要。

我们要不断地反思,这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?

如果不是,那么就要改变。

如果是,那么就保持。

虽然,我经常提倡付出、给予,实际上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索取者,我很少给予,当然借口倒不少……

我在想,为什么自己一直处于边缘状态?看着一个个小兄弟腾飞了,从来没思考过为什么,总把他们的成功归结为幸运,要么归结为自己的功劳,是自己推广了他,他才发展起来的。

话又反过来说,自己推广的人多了,为什么单单是他们几个腾飞了?

说明,他们身上有优秀的特质,只是我们不愿意接受而已。

有次,刘清香做手拉手活动,感召我,我问一般捐款多少?

她说:“200元。”

我说:“可以。”

王锐也感召过,但是他没有找我,是发到他QQ空间里,让大家随心意,我心想这样做不合适,等于要钱了……

可是,王锐的初衷是什么?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爱心中,而不是面子中,无论多与少,哪怕不给,都是支持,这些钱是捐给孩子的,他感召到再多,也没有面子,纯粹随心。

我是什么时候才突然领悟的呢?

是他们前几天提到有手拉手活动。

我主动问的:“我能表达一下心意吗?”

我想捐1000块钱,有很大程度是对我过去的无知和狭隘买单,至于捐款项目之类的我并没有详细了解。

得到的答复是上限500元。

我捐了500元。

我有钱?

真没啥钱,现在还有5万外债,另外欠一个公司8万块钱,这是我目前的经济情况,手里不到1万元。

但是,我没为钱的问题焦虑过,因为真的想要钱,随时可以拿到,我的信条很简单,不是做一个有钱人,而是做一个值钱人。

媳妇不在家这些日子,每天都有人调侃我自由了、解放了。

我倒觉得不如媳妇在家时自由,至于你们理解的自由和解放对于我而言,永远都是自由的,永远都是解放的,只是我愿意与不愿意而已。

这一点,我觉得也是很大的变化,对男女之情看得特别清楚,难道是老了?

不能说一点兴趣没有,至少主观上不想,变得更加理性了。

这半年,我几乎没出门,我也不喜欢出门,我就想把这个家经营好,让老婆孩子有安全感,让我们全家落地,做些小生意,有着稳定的流水,然后不断地学习,家庭和睦是一切的基础。

为什么很多时候夫妻关系很尴尬?

现在回头看我自己,我觉得就一点:看不起对方,看不顺眼。

总是拿她跟别人比。以挑剔的眼光去审视她,而不是以欣赏的眼光。

昨天媳妇跟我视频,问我头发咋烫得这么好看?真时尚。

我本来想骂她,结果笑了。

我是卷发,有点长了,睡觉起来没整理而已。

她说:“要多夸别人,老婆、孩子、朋友、父母都是要夸的,这就是传递正能量,是感召。”

现在回忆过去的生活,就一个字:飘。

身子是飘着的,到处跑。

精神是飘着的,乱折腾。

一切的改变是从搬家开始的,我们和父母分开了,独立生活了,所以我给很多朋友的建议是:有个窝!

属于自己的、独立的窝。

可是,原本我们也有家啊,而且房子面积更大,还有独立小院,为什么过去不行,现在就行?

这就是另外一个点,要有事。

原来我们俩在家,是整天没事呀,她又没处去,我们俩只能把精力都用于吵架,我吵不过她,就在日记里黑她。

这是我认为改变家庭的第二个点,俩人都要有属于自己的焦点,不能把蹲在家里当焦点,也不能完全以经营家庭为焦点,无为胜有为,你优秀了,这个家是不需要治理的,杨澜成为一个好妈妈不是因为她整天在家干家务……

还有最关键的一点,要有钱。

今年,我们收入比较稳定,虽然还有外债,但是整体收入越来越稳定,而且都是赚的辛苦钱,别人未必有兴趣跟我们竞争。我现在对这些小生意很感兴趣,我们参观了一些拉面馆、包子铺,很多不起眼的包子铺一年赚三五十万,我就会考虑适合开在哪里,有没有合适的店面,让谁经营等等。

小吃店只要是真好吃,是赔不了的。

当然,在很多朋友眼里,我们是没落了,不如以前威风了。

可是,在我看来,以前那哪叫威风,纯粹SB一个!

生意不在于大,不在于小,在于能不能创造个人价值、社会价值,是不是积极向上的,是不是稳定的,是不是心安理得的……

记得,郎咸平来的时候,特意喊着本地一个小老板聚一下,就是做类似包子铺的,我心想,小老板还有啥牛B之处?

后来才知道,本地比较知名的连锁快餐,多是他一个人垄断的。

他就是这么一点点做起来的。

社会浮躁了,动不动就是年赚几百万,可能是我的朋友圈子层次不够高?我认识的所有朋友里,年收入过百万、无贷款、无负债,可能就俩,刘冰和王锐。

有钱人没有你想象的那么有钱!
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  • weinxin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