懂懂日记:出台_懂懂日记

  • A+
所属分类:2015

懂懂日记:出台_懂懂日记

 

下雪了。

媳妇喊着儿子去打雪仗,儿子来喊我……

我说:“爸爸在工作,你们去吧。”

他说:“你就陪我5分钟吧。”

我说:“不行,工作的时候是不能分神的,你跟妈妈去吧,马上回来准备去上学,爸爸去送你。”

他说:“妈妈说今天不用上学了。”

我说:“读书跟工作是一样的,应该风雨无阻。”

他说:“我跟妈妈拉过勾了。”

我说:“你已经8天没上学了,不能总是请假,懂不?”

他们下楼了,不到10分钟,回来了,俩人都在那里大呼小叫的:冻死了,冻死了……

我看媳妇全副武装:“你先别脱大衣,去帮我打桶水。”

她说:“我才不呢,万一摔倒了咋办?那么重。”

我说:“那不用了,一会我自己去打。”

早饭,儿子又嚷着要打雪仗,一定要喊上我,我又提到了应该去上学的事,媳妇反驳了我:多大的雪呀!

我说:“我读书的时候,哪怕下刀子也会去的,这是姿态问题,在孩子读书问题上绝对不能妥协,他会产生惯性的,你想想今年给他请了多少次假?你们俩哪天不迟到?哪天不是被关在校园门口?”

她问:“你起的早,你为什么不去送?”

我说:“早上我要工作,总不至于我们全家都不工作吧?”

她说:“你就知道说,这么大的雪咋去?”

我说:“刚才我说了,我去送。”

她说:“我已经答应他了,今天不上学。”

我下去打水,儿子又提出去打雪仗,我答应了, 他们急忙换衣服跟我一起下去……

雪,真的很大。

小区广场上一个人都没有。

他们俩也没有打雪仗的欲望了,媳妇怀里还揣着刚刚升级的5D2,想来拍照发朋友圈的,没想到现实跟想象还是有点区别的,太冷了。

我打完水,一家人往回跑。

保洁阿姨看到我们一家人说:“这么冷的天不蹲在家里,出来干啥?”

刚出电梯,儿子摔了一跤,哭的嗷嗷的,然后我们俩又在那里相互抱怨,我说:“你们俩就是生活在童话世界里的人,下个雪你们就以为跟书上写的似的?去堆个雪人?打个雪仗?滚个雪球?但凡是稍微充实一点的人就没这些心思。”

媳妇抱怨我不解风情。

啥是风情?

在这个小县城,雪再大,大家要么忙着上学,要么忙着上班,哪有谁见了雪忙着打雪仗?倒是真有,我从楼上看到小区斜对过的饭店服务员在那里打雪仗……

群上有人在晒雪人,我分享了如上经历,大家纷纷把矛头指向了我,认为我是错的,媳妇是对的,儿子是对的,下雪了不就应该去堆雪人吗?

据说,这叫情怀。

群上的女人们纷纷声讨我,我就纳闷了,难道专注于事业不对吗?你说我对家庭陪伴少吗?我现在是标准的宅男,一天到晚都待在家里,这还不叫陪伴吗?难道陪伴就是必须不断地想出花样来玩?一家人去旅游去度假?

就是王思聪也需要为事业奔波吧?

何况我连王思聪的狗都不如。

最近,媳妇买了不少盘、碗,都是那些很有艺术感的,不是用来喝咖啡的,而是用来拍照的,她在家里搞了个摄影棚,整天捣鼓这些,烤了面包就端到摄影棚,烤了也不吃,就是这么反复地烤,每天都烤,最近又买了一个巨无霸的烤箱,厨房都放不下,放客厅里了。

我在想,这是装高雅啊?

拍出来的照片的确很高大上,那么我们的确过上高大上的生活了吗?

没有,家里依然凌乱不堪,只是镜头没有对准凌乱而已。

在我个人看来,情怀也好,美感也罢,是需要建立在个人拥有非常好的艺术修养的前提之上,不在乎有没有高大上的元素。

日照有个庙山,庙山上有个小院,叫庙山小院,很偏僻的地方,里面有户人家,80后,男的是搞陶瓷艺术的,女的是编剧,女的老家是云南的,去参观庙山小院让我感觉很震撼,他们装修用的全是废旧材料,但是整个屋子都透露着艺术气息,茶桌就是两扇榆木门板做成的,我特意去淘宝搜索了一下,果然有卖这玩意的,不过他是自己去农村收的,地板有点像海边的木栈道,用的全是港口上拆下来的包装木材……

太有感觉了,每个角落。

连那扇门上的对联都有破破烂烂的感觉,字歪歪扭扭,仿佛是个小学生写的:我说我佛,想不通就不想,得不到就不要。

我特意把这幅对联拍了下来,有次给赵老师看,赵老师说:这对联好!

我在想,假如把庙山小院卖给我,会不会一直保持这种感觉呢?

不会,用不了一年,甚至不用半年就变得不伦不类了,例如装个暖气片?装个空调?来个吊顶?

咱没有这个艺术修养。

我和媳妇是农村出身,刚装修的时候,我们约定是非常严格的,进门必须先换鞋,也执行了一段时间,如今呢?

可以穿着高跟鞋在卧室的木地板上跳广场舞了。

反而没有换鞋的习惯了。

我们家隔壁是城里长大的,他们家铺地毯,地毯一直铺到电梯口,上地毯先换鞋,家里异常的干净,每天都打扫卫生。

我们家都是几个月才打扫一次。

忙?

忙啥呀,我们俩整天蹲在家里。

说白了,我们没有这个情怀,没有这个修养高度,等我儿子成家了,可能会比我们干净一些,我们这一代身上还是有着父母的烙印,农村出来的就是农村出来的,为什么城里女孩子嫁给农村男孩子普遍后悔?

光邋遢这一条就够你受的。

若是范冰冰跟李晨一大早去打个雪仗,我认为这是蛮浪漫的事,晒在朋友圈会惹来无数单身狗舔屏,他们有这个浪漫基因,有这个浪漫需求。

对于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而言,还有什么比工作更重要的?还有什么比读书更重要的?

为什么我找你,你总说没时间?

真的没时间吗?你的时间到哪里去了?不就是卖给老板了嘛!

前段时间,我在微信上加了一个女的,很巧,对面小区的,应该是搜附近的人加上的,不知道是她加的我还是我加的她,聊得蛮好的,非要问我要张照片,我发了照片以后她就不跟我聊天了,原来我的照片还有这威力?

早上,她发了条信息给我:雪真大。

我问:“你下去看了?”

她说:“我刚把孩子送下,准备去单位上班。”

那时,7点不到。

我们呢?

全家还没起床。

我若是问她一句:“咋没去打雪仗?”

她肯定会骂我一句……

群上的女人们还在声讨我,我实在忍不住了,回了一句:你们的老公今早陪你们打雪仗了没?

没人回应了,有人说:中午下班打!

女人,天生浪漫,但是想象的浪漫,跟孩子一般,总希望男人骑匹白马来驮自己,喜欢做白日梦呀?

做白日梦的结果往往是光有白日,没有梦。

前天,我去德邦提货,遇到了一个发货的,楸木桌子,随形的,特别有感觉,正在打包,我过去问了问:是你做的吗?

小伙子30来岁,他很腼腆:“是。”

我问:“在网上卖?”

他说:“差不多。”

我问:“微信?”

他说:“恩。”

我问:“这个桌子多少钱?”

他说:“6000左右。”

我问:“是榆木?”

他说:“楸木。”

我问:“咱自己做桌子,最好的木头是什么?”

他说:“红木咱不说,常用的木头而言,楸木是最好的,榆木也只是有小楸木之称。”

我问:“你是学美术的吧?”

他说:“擦边吧,我是学工业设计的。”

我问:“喜欢当木匠?”

他说:“我爷爷、我爹都是木匠。”

我问:“我买木材你给我做个桌子,要收多少钱?”

他说:“看工期。”

我问:“一天多少钱?”

他说:“1000左右。”

我说:“给我张名片吧。”

他说:“我没有名片,你扫一下我微信。”

我问:“你车间在哪里?”

他说:“东二环加油站往北有个大院,汽车修理厂,我就在里面。”

我说:“有空我过去看看。”

他说:“欢迎。”

我说:“你手艺太好了,是你自己设计的吗?”

他说:“是。”

我说:“那不是你手艺好,是你美感好,一周能卖几张桌子?”

他说:“桌子做的比较少,茶台比较多,说不准,反正还行吧。”

他说的地方我还是蛮熟悉的,因为我租的门店的房东就是修理厂的老板,而且这个地方恰好是我每天回家的必经之路,第二天我顺道过去看了看。

我在旁边看了一会。

有两个点我是不能接受的。

第一、很多雕刻是电脑完成的。

第二、连接处是用螺丝固定的,而不是卯榫。

他不在家,我跟工人闲聊了一会,工人的观点是这样的,电脑雕刻比人工的要精美,而且又可以雕的像人刻的,就是故意雕的不那么圆润,仿佛有瑕疵的感觉,另外现在能手工雕刻的师傅很难找到了,几乎绝迹了。

为什么用螺丝呢?

因为发物流方便,回家组装方便,还有一点就是卯榫结构懂的人越来越少了,虽然是螺丝固定的,但是还是假卯榫结构,会做出那种效果来。

他说的,我懂了。

牛哥办公室的榆木茶台就是这么做的,看着像卯榫结构,其实是螺丝结构,扶手处的卯榫是胶上去的,一用力就能拔下来。

但是,我真的很欣赏他的设计,简单,随性。

羽毛球馆的负责人是木器厂曾经的厂长,我把拍的照片拿给他看,他一看:这桌子像啥呀?四不像。

我问:“能做不?”

他说:“没问题,但是太丑了,这像个啥呀?”

我问:“本地有没有比较好的师傅?”

他说:“我们厂100多个木匠,我只看中了两个人,但是现在都出国了,移民了。”

我问:“这玩意也能移民?”

他说:“谁不喜欢干活好的?他们俩不仅仅是技术好,人品也好,各方面都好。”

我问:“雕花的师傅是不是很少了?”

他说:“我干厂长的时候,全厂只有一个师傅能雕,这玩意只有老头才能干,年轻人干不了,现在都是电脑雕的,比人强多了,也没人学这玩意了。”

我在想一个问题,假如能把年轻人的设计灵感跟老木匠结合到一起,那么这会是一个很好的生意,在红木市场有这么做的,例如红木电脑桌,既现代又古典,还有就是小方凳,非常简单的凳子,感觉特别好,特别特别的结实,原本送给我爹了,因为我爹经常拿着到街上坐,让我又给没收了,带到城里来了,是做红木的朝哥送给我的。

当时,我们俩探讨家具市场,我认为就会朝这个方向发展,不是所有年轻人都喜欢红木家具,身边很多朋友办公室、家里都是红木家具,我觉得好是好,但是与我们的年轻与活力不符。

我更喜欢什么样的家具?

就是我选来木材,我挑设计方案,找木匠来完成的,不一定非要受什么明清家具的规则约束,随性即可,这玩意哪有什么标准?庙山小院的茶台还是门板呢,连门板上的铆钉都没去掉,但是你就是觉得美。

当时,我给朝哥的建议就是朝实用型红木家具发展,去征战年轻人的市场,例如我就很喜欢我的桌子是红木的,但是我又不喜欢那种很古典的。

你就占领这个市场,足够了。

昨晚,珊珊在群上感叹:咋我认识的人,多数认识懂懂呢?

我说:“那是因为知道你的人,多数是通过我,所以给了你一个错觉,仿佛你接触到的做电商的、微商的都认识懂懂,仿佛懂懂是一个天下无人不识的人。”

她又罗列了认识的一群牛人。

我说:“你说的所有牛人,包括我在内,其实都是互联网最底层的群体,哪有什么大腕的概念?谁经常出现在报纸上?谁做出了一个知名的品牌?谁有一个知名的网站?谁开着法拉利?谁有百人以上的团队?谁真的上市了?都是假象,说白了,就是一群草根,草根中的草根。”

不是吗?

我有啥?啥都没有,只是装的挺牛B而已,不用说全国范围内,就是我们小区比我优秀的人都太多了,每年都有居民调查,在什么单位工作,有几辆车,有几套房产……

我只是比他们占了一点点便宜而已,就是我写了,他们没写。

这是一个没有隐私的时代,没有隐私到什么程度呢?你有几套房子,有几辆车,多少存款,人家都查的一清二楚,包括你在什么单位上班。

这次到澳大利亚,签证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,人家可以准确说出你有几辆车子,名下有多少存款,包括你在哪里上班,谁给你发工资,你提供的工作证明是真是假,他们连电话都不用打就能准确地调查到,难道全国联网了?

原来,我们真是生活在一个真空时代。

有时,我总是想跟媳妇谈谈,你去上个班多好呀?给儿子一个标签,同时也是方便自己出国,现在一旦涉及到签证问题,你就是三无人员,很难通过,现在去一些审核比较严格的国家,单身人士、无业游民是很难通过的,除非你愿意交20万以上的保证金。

家庭关系,其实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。

和谐是博弈的结果。

夫妻关系是啥?

你进我退,你退我进。

牛哥讲过一个故事,妻子怀孕时,老公每天都回家做饭,突然有一天外面有应酬没回家做饭,妻子就大发雷霆。

后来,俩人就做了一次博弈:男人负责赚大钱,女人负责上班+家务。

划分明确。

现在经常有法师在视频上讲佛法,有的讲如何用佛法来做企业,有的讲如何用佛法来经营家庭……

我听了都觉得蛮搞笑的,这真的是佛法吗?

佛法是没有人性的。

修炼的过程,就是不断去掉人性,只有没有人性才有佛性,而现在恰好相反,佛法越来越有人性,越来越人性化,其实就是博弈的过程,只是为了更好的和谐,按理说宗教信仰是自由的,但是在国内,宗教信仰咋可能高于政治呢?

不会的,一切都在约束的范畴之内。

这也是博弈的过程,否则随时可以来一场灭佛运动。

追求真理的人,往往是孤独的,因为他是偏执的,就如同你穿越回三国时代,你告诉曹操要抓紧杀司马懿,否则江山会姓司马,曹操会信你吗?他会杀了你。

你会坚持呢,还是妥协呢?

专车是不是趋势?

是,未来甚至会颠覆出租车。

但是,专车出来的时候,是不是被当黑车来对待?

专车队伍越来越庞大,需求越来越高,那么就产生了博弈的资本,慢慢的国家必须承认它的合法化,再后来,可能轮着出租车撒娇了……

有些时候,我特别想倾听自己的声音,但是总是要照顾周围人的感受,我自己也跟自己博弈,慢慢的也就不再坚持自己,文章也越来越平和,没刺了,而丁锐的观点恰好相反,他认为应该相信自己的内心,哪怕孤军奋战,这样才可以最大化接近生命真相,我们看到的穷也好,富也罢,都不是生命真相,生命真相就是从40岁突然回到4岁,用没有被催眠过的眼睛去看待这个世界,这才是生命真相。

喜欢就是喜欢,不喜欢就是不喜欢,贪婪就是贪婪,不贪婪就是不贪婪。

任我行。

二师兄在群上问了大家一个问题:我去做狗采访如何?只采访名狗与狗主人。

我说:“这个事倒是挺好的,只是我觉得你做不起来。”

为什么呢?

我没感受到你的姿态,一个痴迷于狗的人才能吸引到对方,另外你也无法感同身受有人对狗的痴迷,例如人出差的时候要跟狗视频,狗住院了全家人都哭,你能感受到吗?

若是在农村,狗死了,那是要剥了皮吃肉的。

狗进门以前要先擦脚,狗真的跟孩子一般的待遇,吃冰淇淋,看电视,甚至为了狗狗特意买别墅,很多人玩皮卡就是为了带狗方便,我在临沂服务区见过玩藏獒的,就跟宠物似的养着,用皮卡拉着,那毛发真顺。

你只有达到了这种痴迷程度,你才能跟爱狗人士高度共鸣。

为什么提起吃狗肉他们如此的愤怒?

就如同我们听到有人吃小孩肉是一个道理。

事,真是好事,不管什么领域,做采访录都是最容易成功的,哪怕你是个女生,你可以采访创业者的太太,我觉得比采访创业者更有意思,从另外一个视角去看待创业者,例如你可以采访一下我媳妇,可能我媳妇眼中的我既是伟大的又是肮脏的……

但是,你一定要想明白,你真的能做到不赚钱的前提下,全国各地飞来飞去吗?

这是最难的,前面有做采访录的,基本上都死在了这个环节,谁都无法承受如此频繁的、高额的开支,内心焦虑的时候就容易写商业采访录,就是谁给钱鼓吹谁,最终都死了。

前天,来了一个朋友,想做微商圈子。

我的观点是:圈子是最不靠谱的玩意,因为你做的圈子属于成长阶段的,相当于中学生圈子,中学生很快就成了大学生,那么他们就不会混这个圈子了。

最终,就成了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。

例如,你针对年收入10万元的微商做了一个圈子,每人3000元/年。

事是很好,例如我也达到了这个水平,我就很希望认识更多的同行,学习别人的经验,假如我达到了每年50万的收入呢?我在里面属于付出者,那么我就不会混这个圈子了,我会进入更高端的圈子。

假如,明年我不做微商了呢?

那么,我也不在这个圈子了。

圈子能稳定只有一个标准,就是圈子有一个点,比任何人都跑的快,百米赛跑时,博尔特跑的快不?还有比他更快的,就是轨道上的录像机……

所以,做圈子就一个点:你能持续提供价值。

例如?

你做了一个针对年收入超过100万的圈子,收了50个人,每人3万元年费,累计收益为150万,那么怎么做呢?

每个月一场聚会,选在全国不同的城市点,聚会费用都是AA的。

每场聚会时,邀请一个知名学者来分享,10万元的出场费,能邀请到非常非常有名的专家,包括茅于轼,整个座谈会不是演讲,而是自由提问的,每个人都可以带着问题去,例如可以组织一场莫言见面会,每个人都可以跟莫言老师合个影。

相当于什么呢?

第一、你每年有12次跟同学聚会的机会。

第二、你永远超越不了这个圈子的能量场。

第三、你有12次跟名人面对面的机会。

这3万元贵吗?

不贵吧,貌似你只有50万的利润呀?

做圈子,千万别指望圈子年费赚钱,能赚钱的点太多了……

那么这个模式是不是可以变通呢?例如针对初级创业者,例如邀请出场费1万元或者5000元的人来面对面开座谈会?

邀请我?

500,我就出台。

我不知道大家怕啥?没人敢采访我,我天天希望有人写写我,就是没人写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  • weinxin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