懂懂日记:也谈众筹_懂懂日记

  • A+
所属分类:2015

最近,感觉有些走偏了。

日记质量在下降,当然这个质量不是写作技巧,而是养分少了。原因有二:

其一、没有走出去。

其二、没有认真学习。

当然,也都是有借口的,我走不出去是因为需要照顾孩子,媳妇天天在外面跑,我自然要留在家里。

没有认真学习也是有原因的,忙着做生意,每当回到家里,感觉身心疲惫,没有耐心读书了,反而想玩两局游戏,腾迅的枪战游戏,每天都要玩上几个小时……

是颓废了?

也算不上,就是觉得累,另外也遇到了一些烦心事,自己无力解决而又无处抱怨,只能不停地折磨自己。

媳妇又去威海了,我要去新加坡,把儿子送回农村老家,给请了一周的假,儿子也蛮开心的,终于不用上学了。

我说:“家不像家了。”

我爹说:“都会回来的,别急,一步一步的。”

我觉得,有些事我爹看的比我长远,我们结婚前五年,媳妇没做过饭,我们都是在父母家蹭饭,我也抱怨过,咋娶了个媳妇跟正常媳妇不一样啊?不做饭,不打扫卫生,不整理家务,家里跟狗窝似的……

当时,我爹就说:“等你们搬走了,她就会做饭的。”

果然,媳妇开始做饭了,而且做的还很不错,有点家的感觉了。过去我为什么不喜欢在家?因为我感受不到家的温度,每当回到家,我就觉得冷冰冰的,于是我就想逃跑,每次回家待上一个晚上,我就跑了。

如今,为什么我喜欢待在家里?

因为,我觉得特别温暖。

不过,有利有弊。

写文章核心在于素材,素材要么来源于经历,要么来源于采访,要么来源于阅读,最佳的素材就是亲身经历,因为经历过了,才会懂。最近我一直在想,《老人与海》的故事这么简单,为什么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呢?这个故事仿佛就是一个人徒步去了趟拉萨,为什么?

因为,那是亲身经历,描写得太细腻了,太真实了,仿佛我们每个人都出海捕了一次鱼。

有时,我特别想过游牧生活,开上车,走到哪算哪,不断地行走,不断地拜访,文章肯定越写越好,读者群体也会越来越壮大,但是一想到这个家,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,因为媳妇在本地没有朋友,我若是走了,她会特别的无助,而且生活也没有焦点,可能会得抑郁症,当初她为什么选择去上课,理由之一就是她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,没人说话,憋得难受。

如今,她为什么每天电话从早打到晚?

因为,她有归属感了,感觉有家人了,有亲人了。

而且,也变得独立了。例如她想带着孩子去日本,签证之类的都是她自己去跑的,并且是自己开车去的……

《老人与海》里,老人总是念叨那句:要是那个男孩在这里就好了。

我们每个人都有念叨的东西,例如我总是念叨:我要是才20岁就好了,我可以游牧六年,走遍中国每个省,至少我可以变成一个有故事的人。

当然,我很明白,我说的这一切都只是借口,假如我是明星,媳妇还不支持我去拍戏了?不支持我去商演了?肯定支持,是我自己不想走,才找出了这么多借口。

23岁的时候,我抱怨了一句:妈的,咋一眨眼23岁了?

老师说了一句:如果你不好好努力,你一眨眼,你会抱怨自己咋28岁了?

那时,我在想,我才不要28岁呢,那么老。

现在问我,28岁老吗?

太年轻了!

翻看以前的日记,看到一段,特别喜欢,说人生就是一本画册,每天一页,你用经历往上面涂颜色……

我在想,我天天待在家里,等于每天的色彩都是一样的,缺少了变化,生活多么没有乐趣啊,即便赚到了钱又如何?

我要去折腾。

有个网友叫阿苗,他说去青岛出差,顺路经过我们家……

现在,我尽量的来者不拒,因为我也需要多听听别人的故事。

阿苗的意思是想组织拉萨行。

我说:“我先跟你说个故事,2012年的时候,蝉禅就是这个时间过来找我的,我告诉他拉萨行值得一做,于是他就去筹备了,当时我们有个群,专门讨论这个事,我怂恿大家在各自的地方论坛组织拉萨行,因为拉萨是每个人的梦想,很容易在小范围、小平台成名,就如同我们本地有人自驾去拉萨,5万人关注,弄的我都很羡慕,其实我经历比他丰富多了,我只是没写而已,在我看来,写游记属于LEVEL比较LOW的,没有深度。”

他问:“当时有人做吗?”

我说:“有人比蝉禅抢先一步,借了钱,租了车,一口气跑到了拉萨,理由是自己先跑一趟,熟悉一下线路,结果他们走到拉萨的时候,没钱回来了,其中一个小伙子给我打电话求助,我给了他5000块钱,这个事给我上了一课,我总觉得发现了大市场,希望大家可以借助东风飞一飞,没想到是这个结果。”

他问:“你觉得问题出在哪里?”

我说:“我说读书可以开阔一个人的视野,他们立刻买了一沓娱乐杂志和《故事会》,明白我的意思吗?”

他说:“明白。蝉禅为什么能做起来?”

我说:“其实有个事你们都不知道,牛哥、胡律师、老潘、于导这些人原本就是蝉禅生活中的朋友,就是说,蝉禅是感召了身边人去拉萨,你想想,如果一个事好,你为什么不先感召朋友?如果连朋友都不看好这个事,你咋可能做好呢?2012年的拉萨行,多数队友都是济南的,而且原本就认识的,后来认识的就是刘冰、李锐、MOSS、小熊这几个。”(李锐?不是王锐?)

他说:“明白了。”

我说:“这是成功的关键。”

他问:“我想组织穿越无人区,如何?”

我说:“最近YOUKU上有个穿越无人区的视频特别火,几百万的关注。我跟你这么讲吧,穿越无人区属于超级发烧友,我们这个层次的人,连初级的旅行都还没玩透彻呢?咋可能直接去穿越无人区呢?即便是他们跟着穿越了,也会觉得无趣,沙漠偶尔玩玩还可以,真在里面会特别压抑的,想逃离。”

他问:“你在沙漠里待过吗?”

我说:“待过,而且是沙漠深处,随手一拍就跟画似的,但是感觉很没意思,想象总是美好的。”

他问:“你觉得我从连云港走新藏线去拉萨,这个线路如何?”

我说:“组织旅行的话,建议走青藏线,相对比较安全,毕竟路况好,如果想深度玩一玩,可以走川藏线,说考虑沿途美景之类的,其实都是忽悠人的,真在路上了,你只有一个想法,就是赶到下一站,一直在赶,不停地赶,只希望早点回到家,只有事后想想才觉得蛮美好的。”

他问:“我自己走,众筹车子如何?”

我说:“40万是个槛。”

他问:“我应该做哪方面的准备?”

我说:“三点:你是可信的、你的回报是诱人的、有人给你背书。”

他问:“有成功案例吗?”

我说:“有,我们有个小队友,众筹了150万,模式类似。”

他问:“回报的核心点是什么?”

我说:“保本,你一定要让赞助者感觉赞助你是占便宜的,例如你会借助这场旅行来推动你的特产电商,而且你接下来会环驾中国,这次旅行结束后接着进行广告招商,因为有了成功案例,那么很容易启动下一波,这场旅行可以给你带来200万以上的经济效应,包括特产销售和下轮赞助。你给我们的承诺是什么?假如我现在投资你1万元,你白送我们广告,而且会在一年内把1万元退给我们,你只需要我们帮你启动而已。”

他问:“那不等于我用自己钱买的车?”

我说:“是的,这个世界上,你买任何东西都需要用自己的钱,哪怕是别人送你的。”

他问:“那我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?”

我说:“这辆车你是空手套来的。”

他问:“我要给替我背书的自媒体多少钱?”

我说:“10~20万。”

他问:“这么多?”

我说:“你要反过来想,等于他送了你一辆车,并且直接给你带来了几万的关注量,你一启动就有名人效应。”

他问:“游记会火吗?”

我说:“在于策划,你一定要喊几个自媒体人跟你一起,例如你带上四个做自媒体的,他们也乐意参加这样的旅行,等于四人为你做宣传,你反过来想,蝉禅的拉萨行为什么受这么多人关注?因为他带着我。”

他问:“要给钱吗?”

我说:“不用,你管吃管住就行,你给钱,大家反而不敢参加了。”

他问:“这个事的成败取决于什么?”

我说:“三个关键点,你是不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,你是不是一个喜欢旅行的人,你是不是一个擅长写的人。三者缺一不可。”

他问:“想做这个事的人多吗?”

我说:“今年,不下10个人找过我了,但是我觉得大家的初心就错了,因为大家是奔着空手套车去的,只是没钱买车,而不是真的想做这个事,这完全是两个概念。”

他问:“那个悍马哥走了一圈,貌似也没火。”

我说:“他会火的,他现在刚刚开始连载,我昨天看了一下,20多万人关注。”

他问:“有没有一种可能?就是没人赞助我?”

我说:“在于为你背书的人的用心程度,他愿意为你背书,一定没问题,他只是随手一写,不会有人赞助你的。”

他问:“众筹成功的核心,不在于商业模式,而在于背书的人?”

我说:“至少现阶段是的,但是众筹能否成功,其关键在于你的初心是什么?是把众筹当利润?还是真的想做事?这是两个不同的初心,假如输了,前者让人愤怒,后者让人怜悯。”

他问:“你觉得大家发起众筹的初心是哪种?”

我说:“多是想忽悠一把就跑。”

他问:“有没有做成事的?”

我说:“我接触的这么多做众筹的,只有一个小女生出了书,算是正事,其他的人基本上都忙着把众筹的钱花掉。”

他问:“是不是上次众筹那小子把钱都花在女人身上了?”

我说:“他精力比较旺盛,见一个爱一个,见一个付出一个,还处于种猪阶段,未来会沉淀的,其实跟女人在一起,未必需要花钱,反过来讲其实也是好事,不用到30岁,他就会厌倦女人的,不是说不喜欢女人了,而是不喜欢一般的女人了,就如同一个小子从小就玩车,那么送他辆捷达,他不会再感兴趣了。从现阶段来看,在女人身上耗费太多的精力和财力,对于他的事业而言,是内虚。”

他问:“我给你20万,你帮我众筹辆40万左右的车子,可以不?”

我说:“这个事我不做,但是我可以告诉你谁做。”

他走了,我在想,可行吗?

众筹40万还真不难。

我可以帮他预热,例如我带着他先环驾山东,用10天的时间,天天在日记里提到他,那么他自然就很受关注,接着我让他选出从连云港到乌鲁木齐到拉萨沿途40个比较知名的景点,出售手持广告,每处1万。

通过预热,他是可信的。

我再鼓吹他的游记的火热程度,哪怕只有我们这2万人关注,那也相当于有2万人看到了这个广告,何况他会在天涯论坛进行连载,还会出版图书,20万人关注肯定没问题吧?一家环驾中国的帖子有1个亿的点击量。

也就是说,广告是高回报率的。

必须要大家感觉是超值的,继续增加附加值,就是说,一年后,他会把这1万元还给大家……

这车,肯定能买上。

这旅行,肯定受关注。

但是,我会帮他吗?

想,又不想。

为什么想?

想钱。

为什么不想?

感觉有忽悠大家的可能,万一他中途不做了呢?这些风险都不可控,最关键的一点,我不愿意让我的读者掏钱。

貌似我蛮有道德感的?

我也这么认为。

平时在家玩游戏的时候,我喜欢当人民币玩家,其实也花不了多少钱,一个月5000元足够了,可以让我在战区里排名很靠前,毕竟属于网页游戏,玩的人还是少……

我在想,腾迅的主要收入就是游戏,而且这些玩家多是20岁左右的,对于社会而言,这都是不安定因素,有人可能为了装备而去抢,去偷。

我外甥跟我玩同一款游戏,10岁的孩子,就已经学会充QQ币了。

道德吗?

咱觉得,不道德。

反过来看百度,百度99%的收入来源于竞价广告,你现在随意输入一个病名,搜索结果的前几名基本上都是广告,而且看起来不像广告……

你想想,好的医院需要做广告吗?

早就人满为患了。

垃圾医院才需要广告。

百度有30%的收入来源于医疗相关的广告,说的更直白一点,多是忽悠型的广告,你能想象很多关键词一个点击100块钱吗?

那么,这些医院怎么才能赚回来?

使劲宰患者!

竞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:你无耻,我比你更无耻。

在这么高的广告费的环境下,能生存下来的广告,要么是诈骗广告,要么是医疗广告,因为他们都是一本万利的。

百度不想做一个绿色的内容索引平台吗?

想!

但是,更想利润。

我在济南的时候,认识了电台的一个姑娘,听声音应该是“范冰冰”,见了面才发现,是“韩红”,坐下吃烧烤的时候,我都担心她肚子上的扣会绷掉……

我问她:“你们不觉得节目里插播的茅台酒广告是骗人的吗?还有邮票、纪念币什么的。”

她说:“知道,但是也很无奈,因为要生存呀?”

他们也想有道德,但是没办法。

昨天,我去理发,要等很长时间,我坐在椅子上看城市DM,里面有很多诈骗信息,DM不知道吗?知道!为什么还放?

他们给钱!

认识王锐以后,我对报纸有了新的认识,因为王锐是做报商的,在报纸上卖药,过去我有个错误的认识,我觉得报纸是不愿意刊登这些广告的,是广告主没有原则。

后来,我知道,我错了。

报纸愿意做保健品或者药品广告,因为这类广告价格最高,一个版面,一年可以收到1000万的广告费。

谁舍得砍去?

不舍得!

吴伯凡在一个私下场合谈过一个观点:对于一个企业家而言,道德感跟企业利润是成反比的,因为你有道德感,你会瞻前顾后,总是心疼自己的用户,那么你就赚不到钱,如果李彦宏想做绿色百度,那么百度就不赚钱,也不会这么大……

其实,他讲的是反话。

他接着又讲了一句:一个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,就是成为一个幸福的人,如果德国的飞行员是幸福的,那么这次空难就不会发生,如果希特勒是幸福的,那么二战也不会爆发。

最近,我也在反思这些问题,是不是我太有道德感了?

当然,这个道德感只是表面的。

如果全面商业化我的日记,一年多赚个三五百万没有问题,而且我可以站的更高,因为它完全具备了一份报纸的属性,无论从信息量还是读者粘稠度,我可以出售首尾广告位,还可以植入软广告,还可以组织团购……

可是,我总是不舍得。

我觉得,那样读者会失望。

当然,也未必失望,我们对报纸失望过吗?

前些日子,我想把C5卖掉,别人问我多少钱卖?我说,无所谓,跟市场价差不多就行,几万块钱也行,十多万也行,都可以。

我说的是真心话。

别人不这么认为,认为我有病。

恰好春雨在这里,他想要。

我说:“我是很想卖给你,哪怕比市场价便宜几万块钱都可以,但是我不能给你,因为这个车子左前轮出过事故,虽然全部换成新的了,但是我怕有什么隐患。”

有几个朋友看到我的广告以后,也联系了我。

我也是这么答复的。

虽然,我知道车况真没问题,但是我不想给他们,不是价钱的问题……

问的人越多,我越觉得不好意思了,把广告撤了,把车子送到4S店去了,我让4S店给做次全面的保养,把轮胎全换成新的,把液体类的全部换一遍,把滤芯类的全部换一遍,只有这样我才敢卖给别人。

为什么突然想把这个车子卖掉呢?

因为,最近媳妇总是开这个车,我怕有什么隐患,万一刹车不灵之类的,不如我给她买辆新的。

其实,我要是卖给贩子,贩子根本不在意这些,他们觉得这些都不叫事故,在他们眼里,修过架子的车,才叫事故车。

但是,贩子再卖给别人呢?

这就是我的性格缺陷,说好听点是善良,说难听点就是懦弱。

而且,我这样性格的人,很容易嫉妒,为什么呢?

例如,我也想众筹辆车,而且我一喊,光朋友就可以给我买上辆,但是我觉得不好意思的,我没好意思,别人好意思了,那么我就嫉妒他。

变态不?

我觉得挺变态的心理。

我分享了“十点读书”以后,N多人发誓做个类似的公众帐号,但是我觉得能存活下来的几乎没有,为什么呢?

出发点就错了。

哪里错了?

第一、定位人群。

第二、甄选。

心灵成长类的文章,现在已经没有多大市场了,大家天天喝心灵鸡汤。其实最大的市场就是创业题材的,因为这是一个全民创业的时代,而且与钱有关的话题,大家都感兴趣。

所以,定位一定要准确,是旅行?是创业?是婚姻?是家庭?

唯一能够让人持续关注的,其实就是创业。

甄选文章,这有啥难的?从别人那里转载就是了,这个想法就有偷懒的嫌疑,我分享一下我选文章的经验。

我只关注名人推荐的文章,当然是有实力的名人,例如任志强推荐的,然后我再十选一,我要考虑读者的接受程度,例如有篇关于废除死刑的文章,我觉得非常好,但是我不能发,我怕引发大家的砖头,是一个高级法官写的,他说自己每天复核死刑时,就是阎王的角色,在结束一个人的生命。

我推荐的前提是什么?

我觉得写的是真好,我自己收获很大。

做这么一个简单的事,可能需要花费你几个小时,甚至一整天,你有认真的投入过吗?

你有没有用心,读者都能感受到。

简单的转载是没意义的,你的核心卖点是“甄选”,其实你可以看看微博、微信阅读排行榜,第一页的推荐基本上都是分享类的,而不是原创的。

《读者》就是最好的例子。

我看读者时,最不喜欢看的就是原创的。

这个事,什么时候会成功呢?

第一、你每天特别用心,并且能持续上几年。

第二、你每天感觉收获特别大,读着你自己推荐的文章时,感觉美美的,特别充实。

这也是我写日记的真实感受,每天早上一睁眼,我就会打开微信读我的文章,越读越有味道,遇到不合适的地方,我就记录下来。为什么不是在QQ空间里阅读呢?微信的阅读体验更好一些。

QQ空间越改越烂。

对于创业而言,我觉得“持久”是最难逾越的,经常有读者告诉我:你写多久,我就看多久,我就评论多久,坚持每天都去评论。

有人能做到吗?

能坚持评论一个月的,已经是极品了。

其实,都没意识到,坚持每天评论,真的是完美借力,但是做到坚持,太难太难……

据说,评价一个人强弱,最常用的一个问题是:你能坚持多久?

10秒?10分钟?10小时?10天?10年?

习惯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。男生追女神,女神在拒绝他的时候,女神哭了,哭的特别伤心。

我问:“你不是不喜欢他吗?咋还哭了?”

她说:“他每天晚上,都发一句:老婆,晚安。我现在拒绝了他,感觉他特别伤心,我特别特别的心疼。”

老婆,早安!
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  • weinxin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