掉坑里去了_懂懂日记

  • A+
所属分类:2017

我给我爹打电话。

电话那头,人声鼎沸。

我问,你在干嘛?

他说,在外面。

我说,过来拿茶叶。

他说,等一会。

过了半小时,我爹我娘都来了。

我问,你们干嘛去了?

我爹说,不是免费送收音机吗?去领收音机了。

我问,领到了吗?

他说,今天没发收音机,但是每人送了一把菜刀。

我说,天上不会掉馅饼的,掉馅饼也不会砸你头上的,这种场合千万别去,你觉得去了能占别人的便宜,但是早晚都会被人占了便宜。

他说,咱明白,让咱交钱,咱不交就是了。

我说,你心里想的,他们早就想到了,会设计出相应的话术来说服你,不是他们说服了你,而是你自己说服了自己,认为听从他们的建议是最佳选择。

他说,以后不去了。

我心想,肯定还会去的,你领过鸡蛋了,领过米了,领过刀了,咋能错过收音机呢?只是会偷偷地去,不让我们知道罢了,你可能也知道那是坑,只是你有侥幸心理,认为自己能抵抗住诱惑。

人,往往高估自己的克制力了!

随他们去吧,也是一种人生体验,下次不去就是了,咱要劝的,成语里早就有了答案:吃一堑长一智。

如果这么想,上当就有积极意义了,智力开发嘛!

我们这里搞了个创业园,本地第一高楼,定位成高端写字楼,一期进驻了差不多50家企业,现在你要到楼上转转都觉得像鬼城。

那天,在电梯上遇到了创业园招商办的,我问,咋没人来办公了?

小伙蛮实诚的:都嫌电费太贵了,耗不起!

我心想,说出去应该是个天大的笑话,因为电费贵,办不起公了,我办公室只有一个空调,另外就是一个烧水壶,几台笔记本电脑,一天100元的电费,理论上不贵,跟供暖费差不多。

关键是,我一天才去几个小时?上午10点到下午3点。

疯狂不?

据说,这两天要调整电费……

人家的房子是租的,大不了不租了,我的房子是买的,而且我还装修了,租也租不掉,卖也卖不掉,彻底砸自己手里了,无奈,只能自己这么用着。

房租贵,电费贵,有没有企业不嫌电费贵?

当然有!

什么返利网站,P2P融资平台,全是这些,入驻半年就成了园区的明星企业,有时我就在想,园区的这些领导是真傻还是装傻?应该是装傻,他们自己很明白是怎么回事,为什么还会拿出来当招牌呢?

没办法,别的企业更扶不上墙,不管人家是坑也好,骗也罢,至少人家有人气,办公室每天人来人往。

眼看他起高楼,眼看他楼塌了,没多久,关门了。

可以搜一下:临沂返利骗局。

去年,认识了个小妹妹,长的蛮不错的,笑得也蛮甜的,她本身是公职人员,向我推销返利,我看了看,里面有加油卡。

游戏规则很简单,你交1万元,按18个月返给你1万6千元。

也就是说,我要想占到这6千元的便宜,需要承担18个月的风险,就是他们可能跑路。

我提了一个更简单的玩法。

别搞这么复杂,你就直接告诉我,1万元的油卡,你能多少钱给我吧,一手交钱,一手交货。

她没这么卖过呀,去请示,最终给了我一张,98折。

这有什么意思?我用平安车主卡加油是88折。

我推测,这个油卡就是她或她的上家临时去加油站帮我办理的,自己亏了2个点,只为了留住我,让我相信他们是真的。

我也顺势就参与了一下她的返利模式,我推测,半年内不会跑路的,我选了一个最短的套餐,1万元,每月返2500元,也就是说,我只需要承担4个月的风险。

貌似便宜了三五百。

她给我的是副卡,主卡在她手里,每个月定时给我充上2500元,理论上我依然有风险,所以我委托加油站的妹妹帮我刷了出来,就是别人给现金时,她用这个卡给加油,这也是蛮危险的,查到会被辞退的……

我敢买这个卡,一方面是为了维系关系,一方面我坚信她跑不了,就是哪怕这个平台真的出了事,她也会把钱还给我的,她是公务员嘛。

返利平台跟我们一墙之隔,他们天天召集一群老头老太开会,我们在这边都能听得很清楚,提到最多的俩字:上市!

我莫名地想笑。

P2P的那家平台更有意思,早上上班还喊口号,也不知道去哪宣传的,老头老太来了一拨又一拨,用我爹的话来说,就是比伺候亲爹亲娘还热心,要亲自送上电梯,送出楼门口……

偶尔,也有找错门的,找到我们这里了。

那天,一位大叔推着孙子过来的,孙子也就是两三岁,说是找那个搞投资的,投1万返1万9千8的那个。

我就笑着回了一句:看好孩子就行了,赚钱是儿女的事,你又不缺吃不缺喝,折腾这些干嘛?

大叔说,咱不是想给孩子减轻点负担嘛!

好吧,你是被儿媳骂轻了……
掉坑里去了_懂懂日记
送走了大叔,我就在思考三个问题:

第一、我爹有没有背着我们去做过类似的投资?

买过邮局的理财产品我是知道的,被我说了一顿,他说以后再也不买了,邮局的理财产品就是保险,年利率能达到5%,只是预测收益,实际上不到3%。

有没有买过别的?不知道,也许有,也许没有。

第二、任志强、王石他们会不会被这些孙子们骗?被骗与学历与见识有关系吗?

理论上,这些高层次的人一般不会占小便宜,所以也不会被骗,但是我又想起了那个在上海做P2P的读者,他们的策略很简单,就是邀请老头老太免费去旅游,去泰国,去新加坡,去韩国,边旅行边介绍业务,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城市的老头老太依然中招,纷纷掏钱,最多的一个掏了6000万!

能有6000万的人都被骗了,你说这世界疯狂不?那个读者现在还在里面,已经二审了,他不是老板,只是打工的,但是他拉了不少大客户。

就是说,等我们老了,孙子们会给我们挖坑的,我们掉坑里的概率是非常高的,从这个角度而言,人年龄大了,主动把财政大权交给儿女是对的,老头老太跟不上时代了,驾驭不了这么多资金。

前天,来了个读者,一问做什么的?

信用卡。

说个很有意思的数据,现在来10个年轻人,至少有一半是从事信用卡相关行业的,有办卡的,有提额的,有培训的,有代刷的,有养卡的……

上次,我去拘留所找姐姐,姐跟我讲,每个城市的拘留人群都不同,南方那边比例比较高的就是吸毒人群,咱这边比例比较高的就是信用卡,抓进来的这些青年,十有六七是与信用卡相关的。

我一直都没有信用卡。

不是我不想有,而是银行觉得我没有正式工作,不愿意放卡给我,后来我有了,平安银行貌似门槛低?送了我一张车主卡,2万额度,我一个月能花4000元左右,每到还款期,我也蛮心疼的。

前些日子,我计划把卡注销了,我觉得是个累赘,我想拥有一张信用卡的初衷就是想体验一下是什么感觉,真有了,感觉不过如此,又没啥意思了。

上次,我写过一篇关于不良资产管理市场前景的文章。

里面提到了一个观点,这是一个人人都在负债的时代,例如你有房贷吧?有车贷吧?支付宝里有花呗与借呗吧?如果你是大学生,你用学生证就能借到钱,但凡是稍微大一点的平台,现在都有相关的金融业务。

一旦你克制不住自己,就容易成为负翁。

说白了,借钱太简单了。

而我们的收入又匹配不了这种债务,例如现在很多地方都在做零首付买车,只要你愿意买,你可以不花钱把一辆奥迪A6开回家,当然手续费、保险这些要你自己掏现金……

哎呀呀,感觉自己可牛B了,开上A6了。

你知道开A6的成本吗?

第一年,你至少就损失了10万元。

我这边就有个鲜活的例子,小伙子是做辣椒酱的,在淘宝上卖,生意还不错,但是利润很微薄,他能攒点钱,很大程度是压了货款与快递费,都是三个月的帐期,就是说,他手里的钱不是他的,但是他以为是他的。

这个心理我是绝对理解的,我也压了别人200多万货款,我一直都觉得是自己的,从来没想过要还回去,理性上偶尔会想想这钱是别人的,但是在我腰包里久了,就是我的了,想拿回去?有点难度,因为我不舍得了。

上次爬泰山,左睿姐还跟我们探讨了众筹,她认为众筹最大的风险就来源于众筹者的心理变化,就是如何对待这个钱,是把它当成大家的财产还是自己的财产?钱是在公司里还是在个人手里?若是在公司里,有监管,透明化,那么这个模式是没有问题的,若是放到个人口袋里,这就危险了,因为吃进肚子里的,没人愿意吐出来。

我调侃了一句,喝多了不就吐了吗?

做辣椒酱那小伙子跟我一起买的车,我是5月1日买的,他是5月5日买的,他买的是A5,对于他买车,我是持反对建议的,我觉得年轻时买个普通一点的车子就可以了,GOLF不是挺好吗?买个二手的,先用着……

人家不!

的确很拉风,泡妹妹的利器,跟我讲,有次去大学城,请俩女孩子吃饭,吃完饭,他想送回去一个,只留一个,结果俩姑娘都不想回去。

据说,故事很精彩,可能有演绎的成分。

年底,快递提升了保证金,过去一张面单押金2元,现在改为4元,帐期调整为月结,另外年底需要结算货款。

他手里一下子紧张了。

腊月二十三,着急卖车,我是很想买他那辆车,但是颜色我不是很喜欢,另外有趁火打劫的感觉,我的心理价位是在他的成本价的基础之上,减10万。

但是,我只是想了想,没买,我不是很喜欢前驱车。

最终,卖得特别急,被一个车贩子买去了,亏了15万。

不到一年时间。

现在,又买新车了,现代IX35,没事还跑个专车。

回归理性了。

来我这里的这些青年,特别是做信用卡的,我都会规劝一番,我的意思年轻时不要去碰金融,这个市场的确是大市场,也的确能赚到钱,但是你在河边走久了,肯定要湿鞋,这是一个高危行业,贩毒久了,一定吸毒,别说贩毒了,就是采访贩毒的那些法制报的记者,最终也吸毒了。

劝白搭,但是我要表达自己的看法。

自己还年轻,为什么不去做一些更具有成长性的事业呢?咋就跟金融干上了呢?

对于一家企业而言,有适当的负债率是必须的,包括公司上市其本质也是借钱,那么问题又来了,是不是创业就一定要借钱?

我倒觉得,对于中小企业,对于我们个人而言,能不贷就不贷,能不借就不借,因为我们依然是个人,一切都是我们自己说了算,而不是团队说了算,就是说,没有笼子来关押我们的欲望,而他们有笼子。

个人要与“借”与“贷”保持距离!

修行的本质就是克制,也就是为自己焊个笼子,把自己的欲望关进去,这个欲望还包括帮助别人的欲望,例如借钱给朋友,现在借钱渠道太多了,完全没必要找个人借钱。

有时,有读者找我借钱,我就在思考,他为什么会找到我呢?

难道,银行拒绝了他?他把身边的朋友借遍了?

尊重自己,其中一项就是尊重自己的劳动果实!

那天,看到知乎上有个讨论,有没有人能做到每天3000字的写作,风雨无阻?

我默默地飘过。

我每天都写1万字以上,近11年从未间断过,特殊日子也很多呀,例如结婚、生娃、穿越无人区,甚至有些地方连电都没有,那咋办?

我就用充电宝连着手机,一个字一个字的打。

我很牛B?

不牛B,我熟悉的作家,基本上都是如此,不说远的,近一点的,赵德发老师,他每天早上都会写作,30年未间断。

炮神做过一段时间的快走,每天10公里,后来放弃了,他认为没人能做到风雨无阻,天成说,我就知道一个,几十年了,从来没间断过。

我立刻打断:不可能,难道不生病了?

天成说,是真的,我爸!

这两天,我们又在争论一个话题,就是有没有人能做到每天骑行50公里,我认为能,我要是不打羽毛球,我就能做到。

大家普遍认为,不可能。

我们就去骑行论坛、贴吧上找,看看有没有打卡签到的。

不看不知道,日骑50公里真不是什么稀罕事,人家是每天50公里,周末100公里以上。

这些,就是真正的痴迷者。

羽毛球有没有痴迷者?太多了,睡觉都抱着拍子,我的球队里有个小伙,以前水平跟我差不多,现在他已经是一线梯队的了,他打我,我已经毫无还手之力了,他是随身带着拍子,早上去上班也不开车,就是跑步去,边跑边挥拍,每天至少看两小时的羽毛球视频……

我们认为很难的事,对于痴迷者而言,那都是常态而已,甚至很享受。

上次去找李佩甫老师,他说:一个人,若是能找到自己适合做的事情,就会特别幸福,特别快乐,也会特别容易成功,只不过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找到这个点,让一个人去做他并不喜欢的事,自己也没有动力,别人也感受不到。

我突然在想,炮神无论是去快走还是骑行,都走不了太远,因为那不是他的乐趣所在,终究会放弃的。

每天都有迷茫的人到我这里。

我问:如果你不缺钱,你最愿意干的事是什么?

貌似都没有答案。

就是说,现在问你,你想干什么?你肯定是想赚钱,问你什么是你的兴趣,你说赚钱,倘若你不缺钱了呢?那你的兴趣是什么?

不知道。

我经常跟这群小伙伴讲,人要做一件自己能感动自己的事,哪怕是坚持一件微不足道的事,我曾经下过一个战书,就是谁能每天推荐给我一篇文章?

坚持一个月为胜利。

只有两个人挑战成功了,一个成了我的好朋友,一个成了我的好搭档。

我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韧性。

每个人在接到这个任务时,都觉得太简单了,不就是发篇文章给你嘛!

哈哈,人都习惯性高估自己的意志力。

我问你,让你从1写到100,你能保证不出错吗?你认为,绝对不会出错的,其实呢?

99.99%的人都会出错的。

这个时代,不缺少好项目,但是缺少韧性,缺少持久战,昨晚在办公室,我还在思考一个问题,毛主席真的很厉害,他提出了持久战,一般人打仗都追求速战速决,而他能意识到长久战。

还有一点,就是我组建团队以后,我突然觉得我有了特殊的幸福感,就是我能为别人带去价值了,我可以成为员工们的收入支柱了,特别幸福,从这个角度而言,我突然觉得那些大企业的老板真的了不起,他们养活了这么多人,是真正的大爱之人,这样的人,我们身边就有,每个城市都有大型企业,而这些人却是被我们忽略的,甚至是诋毁的。

随着自己的身份变化,阅历变化,对待一些人一些事的看法也在改变。

我曾经鼓励过大家去做读书公众号。

的确有做的,但是在我看来,缺少了“用心”,你有没有用心,别人一读就知道,我对团队的要求就是,你必须先感动自己,你必须先成为自己最忠实的粉丝,否则你是感染不了别人的。

你是真用心,假用心,你是不需要说的。

大家都能感受到。

年后,我们决定上这个项目,组建了三人团队,一个负责收集素材,一个负责挑选与摘抄,一个负责校正优化,我负责旁观与帮着写推荐语。

至于读书号能走多远,我们也是有不同意见的。

我的标准很简单,你们三个人可以这么理解,我们是为懂懂专门做的一个读书号,哪怕只有懂懂一个读者,那么这个号也是有价值的。

我的意思也很简单,我这么挑剔,如果连我都觉得很有收获,那么就会吸引很多高于懂懂的人来关注。

他们提出了不同的看法。

第一、现在火的读书号,基本上都是鸡汤类的,若是推荐那些文章给你,你肯定不满意。

第二、比较有深度的读书号呢?多数都没有太多的粉丝。

倘若做深了,市场决定了不会有太多人关注,甚至会不会慢慢就黄了?倘若做出了一桌好菜没人吃,厨师会不会心凉?会不会觉得失去了动力?

第一个月,我采取了一个比较极端的做法。

一是自己推广了这个号,瞬间加了1万多人。

二是我为其嫁接了内容广告,每天有5000元的收入。

这个广告业务,只要愿意做,可以做上几年都做不完,广告都预约到4月份了,我们怕大家等太久,就停止招募了。

瞬间繁荣。

但是有假象。

第一、浏览高,但是多数是看热闹的,要么就是来看懂懂写的推荐语的。

第二、收入高,是因为选择了一种内耗的方式。

第三、评价高,是因为很多人觉得看不懂,很专业,就是好文章。

做这个号,得罪了一群人,因为圈内做读书号的很多,准备做读书号的也很多,而且有些就是身边的小伙伴,大家闷闷不乐,只是没有明说而已,你明明知道我们要做,为什么你还做?这不是扼杀我们吗?

我给“上夏”读书号的三个小伙伴开了个会,决定暂时放弃对“上夏”的扶持,包括推广扶持,资金扶持,就是说,让其进入自然成长的状态,以后推荐语我也不给写了,一切都靠你们自己,也不会给推广了,也不会给拉广告了。

做懂懂是很累的,例如签名书,腚疼说他做,我也不能介入了,除非他说不做了。

一不小心,就得罪了朋友。

大家觉得,你看我们做的好了,跟我们抢?

抢什么抢?要说抢,是你们抢我的好吧?你为什么生气?不就是因为我做了,你就不能在懂懂读者圈子里招募了吗?

道理大家都懂,但是都不愿意去转这个弯,例如我这里有个品牌店,我一查商标,被注册了,我一看地址与联系人,是身边小伙伴注册的,我就问了一句,你多钱卖?他笑着说,送给你。

等他回去呢?

给我发了详细的合作方案,按年租给我,应该是别人给出的主意。

大家每天在这里,我们讨论事情很少避讳,被抢注了我也没着急,我心想,无非你花了多少钱,我多出一倍的价钱就是了,你花了1000,我给你2000,还不行吗?何况你处于审核状态,也不需要过户,直接更改给我就行。

他不!

后来,我想了想,我宁愿改名,我也不租你的。

这件事,使我反思了很多,一切尽在古语中:天下熙熙皆为利来,天下攘攘皆为利往。

腚疼总是感叹,太不可思议了。

其实,这有什么不可思议的?大家都是在为自己做事。

“上夏”进入了沉淀期,至于这个读书号能走多远,我也不知道,也许三年后,没人关注了,宣布死亡了,也许变得越来越好了,它有属于自己的命运。

我觉得模式没问题。

现在需要修炼的还是写作能力,就是能否把摘抄给优化一下?用更通俗的语言去表达?能否把名词解释更通俗一点,就如同给孩子讲述一个典故一样。

这些,都需要沉淀,我跟小伙伴说,你就仿佛每天给孩子讲个故事,把复杂的故事用简单的语言讲出来,这才是真正的高手。

需要三年,五年,慢慢地去摸索,去修炼。

欲速则不达。

意识到这句话,本身就很了不起,因为你敢于慢,敢于去修炼内功,不急于求成,最近有没有看过一则新闻?京东亏损12年终于盈利。

你想想,你开了一家公司,连续12年亏损,你却坚持下来了,了不起,你自己都会敬佩自己!

为什么我觉得很多人不适合做读书号。

第一、不是真正喜欢读书。

第二、缺乏打持久战的想法。

不管行不行的通,先干上五年再说……

可是,大家会用另外一个声音来说服自己,人生有几个五年?错过了就错过了,又有几个人能成为刘强东?

这么说也对!

前天,一个在日本留学的朋友过来,我问她,日本代购是不是呈现下降趋势?她说,自己的店生意很不错,虽然只干了2年,但是店却注册了8年,是在国内读书时注册的,别人一看,八年老店。

这是她给我谈的一个观点,就是不管做什么,一定要注重沉淀的重要性,谈起读书号,她说:我觉得什么事情起步的时候好不好都没有关系,关键是走出了这一步,因为将来时间就是一个沉淀,你可以说你这个号运营了多少年了,别人能感受到你的韧性,例如为什么一提起懂懂大家都提你写了十多年,这就是你的沉淀。

时间是个好东西。
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这是我的微信扫一扫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
  • 我的微信公众号扫一扫
  • weinxin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